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和宣传工作中,准确规范地书写党史人物姓名、重要著作名称是一项基础性但又至关重要的工作。这不仅关系到对历史人物的尊重,更直接影响到党史研究的严肃性和准确性。本文就党史中常见的一些书写规范问题作系统梳理,以期引起学界和宣传部门的重视。
一、党史人物姓名的规范书写
在党史研究中,许多革命先辈的姓名常因字形相近或读音相似而被误写,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。例如:陈潭秋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、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,其姓名常被误写为"陈谭秋"。潭秋同志1920年参与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,1943年在新疆牺牲,是党的杰出领导人,其姓名中的"潭"字不容误写。
黄炎培先生是著名民主人士,其提出的"历史周期率"之问具有深远历史意义。但常有人将其姓名误写为"黄培炎"。炎培先生作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创始人,其姓名的正确书写关乎对民主党派人士的尊重。
杨闇公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,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。"闇"字为生僻字,常被误写为"暗"。闇公同志1927年壮烈牺牲,其姓名的正确书写是对革命先烈的基本尊重。类似需要特别注意的还有:
"瞿秋白"不能写作"翟秋白"
"张太雷"不能写作"张泰雷"
"蔡和森"不能写作"蔡鹤森"
二、党史重要著作的规范表述
党史重要文献的标题必须准确无误,一字之差可能造成严重误解: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》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章,绝对不能写作《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》。1978年发表的这篇文章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,标题中的"实践"二字具有特定哲学内涵。
领导人著作集的名称也需特别注意:
《邓小平文选》不能写作《邓小平选集》
《毛泽东选集》不能简称《毛选》(在正式场合)
《江泽民文选》不能写作《江泽民文集》
其他重要文献:
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(1945年)
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(1981年)
这两个决议名称中的"若干"二字不能省略。
三、历史事件表述的准确性
在党史研究中,对历史事件的表述同样需要严谨:
"三大战役"应完整表述为"辽沈战役、淮海战役、平津战役",不能简化为"辽淮平战役"等不规范说法。
"延安整风运动"不能写作"延安整风活动"或"延安整风"。
"七千人大会"应规范表述为"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"。
四、规范书写的现实意义维护党史严肃性:党史是庄严的历史科学,一字之差可能影响对历史的理解和评价。
尊重革命先辈:正确书写先烈姓名是最基本的尊重。
避免历史误解:规范表述有助于准确传达历史信息。
树立良好学风:体现研究者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。
为确保党史书写规范,建议建立党史名词术语数据库,供研究者查阅参考。其次在党史出版物中增加规范说明页。另外,加强编辑人员的党史知识培训,以及利用现代技术开发文字校对工具,自动识别常见错误。
党史研究和宣传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,规范书写党史人物和著作名称看似是细节问题,实则关系重大。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,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,确保党史研究的准确性和权威性,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可靠保障。只有准确书写历史,才能正确传承历史,更好发挥党史以史鉴今、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。